|
刘锡安奥灶面馆/奥妙的灶头收藏本文 分享“唱戏靠腔,吃面靠汤”。一句话就道出面文化的韵味。昆山人曾创造出以水磨腔为特征的昆曲,委婉细糯,对于一碗面的要求,当然也非同寻常。昆山“奥灶面”一词的来历出自“奥妙的灶头”,其中的奥秘在于“热碗、热油、小汤冲,五热一体”,原汁原味香头浓。原汁原味来自精选的食材,比如“红油爆鱼面”的鱼要选数十月里的青鱼;“卤鸭面”鸭是在每年的中晚稻收割之际,选择五六斤左右,新谷活食的大麻鸭。这两个面浇头是奥灶面最传统的浇头,后来在非物质文化传人刘锡安大师的创作下,发展到现在的很多品种,如鳝丝面、焖肉面等。刘锡安大师13岁开始学习厨艺,15岁时就在昆山厨艺技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先后在松鹤楼、黄天源等老字号学习各家之长,在“奥灶面”逐渐萧条之际,刘锡安大SHI毛遂自荐,重振了奥灶面的经营状况,逐渐发展到现在每天要卖出近千晚面的兴隆之状,他曾经还给毛主席寄过自创的“奥灶方便面”。在苏州店刚开的时候,每天排队的人都要从面馆门口排到城门处,面汤师傅每天早上4点就可以拼汤,无论老少,都对红白汤面赞不绝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