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找死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王孙兄讨教个问题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1-10-18 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9# skytsui

这一点又是道家和科学不一样的地方,因为规律本身是不能化生万物的,只是法则。

因此,道家的道和耆那教的本体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本体都是非人格化的。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道家的道比耆那教的原子本体论更加玄虚,道家的本体是法则,耆那教的本体是物质(耆那教是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宗教,对,你没看错,唯物主义,无神论,同样也会有宗教)。道家的本体道可以无中生有化生万物,比原子本体论更加玄虚。

但是,就哲学体系而言,耆那教处于更高层次,论证体系精致。道家思想,按哲学观点来看,是朴素的,所谓朴素的辩证法,但是这个朴素在哲学领域内不是个什么好词,意味着粗糙的,初级阶段的,还没有达到精致的地步(马恩就说,辩证法只有到了佛教徒和希腊人那里才达到比较精致的地步)。

当然,道家本身不是宗教,是哲学思想,和道教是两码事(道教还有神创论 ),不过道教到了全真教阶段,哲学体系已经上升到了比较精致和自洽的地步,但那是吸收佛教思想的结果。宋明理学和心学也是吸收佛教思想才使儒学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层次。

其实如果是比较纯粹的结合本土哲学思想,王弼倒是走了一条好路(虽然其时代背景也是由于外来佛教传入产生的对本土哲学的冲击,有种外来压力),王弼是以老子解易,即以道教经典解儒家经典,这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做法,令儒道结合,让儒学也有了形而上的本体论部分,而且是纯粹的本土思想。可惜种种原因,玄学没有发展下去。之后发展得较为精致的全真,理学,心学都是结合佛教的结果,不算纯粹本土思想。

关于王弼的介绍,个人觉得很好,可以参看一下---

“王弼的哲学乃是我们古代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哲学发展走上了成熟的历史阶段。。。。。。这是由王弼创立的我国古代本体论哲学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论原理。这是具有辩正法精神的理论。在王弼之前的所有哲学家,虽然各自都有他哲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但都处在模糊的自发的状态中,往往把宇宙生成论、本体论、经验论和自然科学实证论互相混淆不清,都未能自觉地对认识论与方法论哲学加以研究,更谈不上建立独立的理论体系。   

只有王弼才开始自觉地认真地研究并建立起民族本体论哲学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论,这无疑是我国哲学史上继《周易》、老子之“道学”和孔子之“儒学”之后的又一伟大的里程碑。   

由于时代的悲剧现实,使王弼的哲学仅在文艺理论的建树上起到了一些积极影响之外,未能对社会的思想和政治发挥应有的历史影响和作用。李唐王朝尊崇老子,因王弼曾贬老子“非圣”,而将他的《老子注》打入冷宫。虽然他的《周易注》为历代所尊崇,但由于贬弃了他的《老子注》,等于砍掉了他认识论与方法论哲学体系的脑袋,致使不能全面地理解王弼的哲学体系。   

而宋明理学的建构,因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缺陷,不得不借助于佛学之认识论和方法论,从而形成了宋明理学大杂烩的特点。民族古代哲学体系因此始终未能走向完善。由是,我们也便更加感到王弼所建立的民族本体论哲学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论的伟大意义了。   

王弼时代的悲剧历史,造成了自己历史的大哲学家,也造成了自己历史的悲剧”

另外,犹太系三大宗教里,其实犹太教本身因为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所以并不能算扩张迅猛,只能说坚守稳固,可以长期的在异文化中保持住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特色。

扩张迅猛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和教义有关,你如果到国外就知道了,那些基督徒传教特别热心,让你烦不胜烦(佛教徒是讲究个缘分的,爱来不来,不信是因为缘分未到)。伊斯兰教更是用古兰经和剑结合的方式传教,个人极其反感这样的战争行为。

其实这种不正常的热情,我是非常反感的,正如罗素演讲中所表达的---

信仰一定要强迫别人接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1-10-18 2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4# skytsu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1-10-18 2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0# lavi

哎,是啊。当今世界三大教中,佛教在本文化区域之外的传播区域都是传教传出来的,以理服人,比如古代中国,东南亚,都是这样传的,而吐蕃,日本是自己主动去求的。

而基督教很多都是殖民战争弄出来的,如非洲,美洲,澳洲,还有东南亚的菲律宾。

伊斯兰教更不用说了,一开始在自己文化区域内就是打仗打下来的,外文化区域全都是打仗打出来的伊斯兰天下。

纯粹和平方式的传教,欧洲在外部的传教行为都没产生多大效果,有个俄罗斯倒是主动求的东正教,不过那个基本上是出于政 治目的,而非宗教信仰,开始沙皇还在公教和正教之间犹豫不决,后来看东罗马帝系更有利可图,就选择了希腊正教。

伊斯兰在外面靠和平手段也没争取到多少教徒,在中国的回教徒本就是中亚西亚的伊斯兰教徒遗留下来的后代,起源上算是本来就有的信徒,而不是以理服人传教发展出来的外部信徒。

佛教的传教方式基本都是和平的,而且都是以理服人,别的民族出于真诚的求知目的而选择的,日本吐蕃甚至是主动去求法的。目的上较为干净纯洁(对比于俄罗斯的政 治目的),手段上温和理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1-10-18 2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kytsui 于 2011-10-18 22:33 编辑
回复  skytsui

另外,犹太系三大宗教里,其实犹太教本身因为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所以并不能算扩张迅猛,只能说坚守稳固,可以长期的在异文化中保持住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特色。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0-18 20:37


  是的,犹太系宗教里,犹太教素来就是有很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文化色彩,从《旧约》摩西五经中的其中几巻书可了解一二。而且有一种很強烈的排他性,就像有你说,没我说的情况。不过,《旧约》中的律法,本来就是很严紧,甚至有点苛刻的感觉。或许,二千年前(基督未降世前)除了犹太人外,没几个民族信仰犹太教(这里与选民论有关系)

   基督宗教是由犹太教里走出来的,耶稣是其改革者,或者说是革命者吧。但是,当初的主要传教对象不是外邦人,而只犹太人。基督升天后,初的教会,有些门徒主张只向内传教,主要对象还是犹太人。另外,有些门徒则主张向外传教,像保罗就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根据《新约》的记载保罗曾受异象的启示,归信基督。可以说保罗是基督宗教中最重要的传教士之一,而且是极其重要的神学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1-10-19 00:45 | 只看该作者
是的,犹太系宗教里,犹太教素来就是有很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文化色彩,从《旧约》摩西五经中的其中几巻书可 ...
skytsui 发表于 2011-10-18 22:26


是的.耶稣的思想实际是对传统犹太教的革命.

犹太教可称摩西教,是以摩西五经为中心的,是摩西代表犹太人与上帝立的约.

而基督教可称耶稣教,是以四大福音书为中心的,是所谓神化圣子自我牺牲来代表全人类与上帝立的约.

无疑,耶稣教在思想上令摩西教由一个民族性的宗教升华为有全人类意义性质的宗教,其思想比诸摩西教,更加博大,博爱.

不过确实如兄所言,这里面有个问题,名义上彼得是耶稣的正统继承人,但实际思想上却是保罗是正统地位,四大福音书是由保罗整理传世的,却独独缺少了正统继承人彼得的福音书,这是个极大的问题.甚至传说彼得的福音书有很大的思想问题而被保罗删掉并被教会彻底毁掉.

另外,四大福音书里从记载耶稣十二岁开始布道后,就说其东行,再出场时就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其间有湮没二十年的历史是空白.

这就衍生出一桩趣事,从四大福音书的这些疑点(二十多年的空白期,东行,正统继承人彼得福音的被有意毁掉的争论),再加上耶稣的思想确实比之犹太教更加博爱,有传说耶稣东行是到印度学哲学,而当时印度流行的是佛教,因此耶稣是受到了印度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而对犹太教进行革命(完全是革命的意义,而非温和的改良),使其由一个民族性宗教升华为对全人类有意义的宗教,至少由原先的一个民族的选民升华到全人类只要信都行,这肯定是更博爱更平等的进步.还传说彼得福音水徒行纪被发现,确凿记载耶稣在东方学佛法.当然,这些只能作趣事看,不能当真.

不过也说明了其争议性.

但是,令基督教真正上升为一个高级宗教的,不是保罗,而是两大圣人---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纳.

奥古斯丁是开创者,阿奎纳是集大成者.类比于古典哲学,前者相当于康德,后者相当于黑格尔.

奥古斯丁令基督教的学说与现实的反差可以自圆其说,并且非止影响了基督教,还影响了现代西方人的一些思维定式,影响极其巨大,他本人就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被人将其与柏拉图,康德并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他的思想成为后期哲学尤其是神学诸流派的源泉.

比如西方的天命思想,偶然思想,可以溯因到奥古斯丁,奥古斯丁的对于基督教的贡献在于把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他的"恩典"说结合而成为“拣选”思想.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奥古斯丁那时候,蛮族灭亡罗马帝国,社会混乱,有的人天生信仰虔诚,道德崇高,却躲不过被杀的命运,有的人道德卑劣,没有信仰,却能活下来,这些都是随机事件,没办法用信则灵来解释,因此,不管你个人的道德高低及信仰与否,纯以上帝的意志来选择的“拣选”论倒是可以解释.

如果单靠原罪说,所有的人类一生下来就有原罪,注定要受到上帝的严惩,除非受洗,依靠圣子代表人类与上帝所订之约而得到救赎,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即使受洗并虔诚信仰,还是有人逃不脱被杀的命运,而不信的人很多却活得好好的,于是,就成问题了,信仰难免产生危机.奥古斯丁就创造了"恩典"说,人的得救不能指望自己,必须靠上帝的“恩典”。 这种“恩典”是上帝白白赐予的,并不是对人们善德的报偿。人的努力没有任何价值。

于是"原罪"说与"恩典"说相结合所成的"拣选"说,就令整个体系能够在现实中自圆其说了,上帝“拣选”哪些人使其得救,完全是任意的行为, 并不以被拣选者具备的任何条件为前提。

而文艺复兴的一个最大贡献就在于弱化了奥古斯丁的“原罪”观,强调了人可以自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

而奥古斯丁身处的时代也很关键,是西罗马行将灭亡,中世纪即将开始的时代,因此他是为新世纪制订蓝图和信条,首次为基督教神学开辟了一个自圆其说的体系,并独领风骚八百年,自他死后八百年中,西方教会内没有人能与他相匹敌的人物,直到以后托马斯阿奎纳的出现.

如果说奥古斯丁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开创者,则阿奎纳是最大最渊博的经院哲学家,他们两个堪称基督教经院哲学的双璧,再也没有比他们更伟大的了.

阿奎纳是彻底完善了基督教的神学体系,集大成者.阿奎纳主张以理性认识上帝,并认为是可以证明,可以认识的,他的工具用得也很聪明,叫否定神学,和佛教因明中的遮诠有些类同处.

如果要类比的话,我感觉前者像柏拉图,后者像亚里斯多德。或者前者如康德,后者如黑格尔。在佛教中类似的,龙树可能不太好比,因为龙树既是开山宗师,又可说是某种程度上的集大成者,倒是因明中可以找到相似的,前者如陈那,后者如法称。在儒学上,前者如孟子+董仲舒(一定要加,因为奥古斯丁还有政 治上的意义,就好比董仲舒对于儒学影响中国政 治的意义),后者如朱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1-10-19 0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11-10-19 02:56 编辑
主要是靠武力
野蛮战胜文明的又一例证
lavi 发表于 2011-10-18 20:02


详考历史。

伊斯兰教发展成现在这样,全都是打出来的,甚至从一开始,在内部也是武力发展出来的,是靠武力而非论理摧毁了中东民族本有的多神信仰。

而基督教,在殖民战争之前,仅限于欧洲近东一带(仅有的外部就是传说中的长老约翰国,令其特别兴奋,因为是其本有文化区域外唯一有信奉这个宗教的国度,而且传说区域游移不定,可以确定的两种可能,一个是北非的埃塞俄比亚,一个是东亚的蒙古克烈部),俄罗斯加入进来一开始则是出于政 治目的而非宗教上的崇仰。现在基督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教,信仰区域如此之广人数如此之众,全凭殖民战争。而殖民战争之后再在和平条件下主动信仰的外文化民族,无非是出于对西方先进的现代文明的崇仰,而也对西方历史上曾占据统治意识形态的基督教信奉,本质上是出于对现代文明的崇仰而非基督教本身的吸引力。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意识上对于基督教的反 动,才成就了文艺复兴及思想的解放及科学的建立和工业革命,才令西方进入现代文明,而非基督教的原因。恰恰是对基督教束缚的挣脱才令西方进入现代文明。

这两个宗教在历史上依靠和平传教方式,在外文化区域根本争取不到信徒,可见其本身的思想并不具备吸引力与令人崇仰。

对比之下,佛教在历史上形成的宗教区域,完全是和平传教形成的,并且甚至吸引别人主动来求法。靠的是自身思想的吸引力而非武力。并且佛教历史上的区域比现在更加广大,还有印度,中亚和海岛东南亚地区,并且失去的这三块都曾是佛教重镇,在思想上深刻影响了东亚民族。而佛教之所以失去这三大块,也不是由于自身思想缺乏吸引力,完全是由于伊斯兰教的武力摧毁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1-10-19 03:47 | 只看该作者
另外,综观所有宗教。

萨满之类的万物有灵信仰因为太过原始,称宗教都勉强。

犹太教印度教锡克教道教这些,由于民族色彩或地域色彩或文化色彩太过鲜明,也难以成为世界宗教,只能仅限于本地本民族或本文化系统内部。

耆那教倒是有成为世界宗教的潜质,是众生平等思想,适于全人类的。但是在印度统一的关键时刻阿育王选择了佛教,只能说其时运不济。另外阿育王在统一过程中是不信佛教的,只是出于战争的杀戮残酷令其产生悲悯心,在统一大部后才宗佛教,并且之后都是和平弘法。

还有个波斯的拜火教系统(包括摩尼教,祆教等),也有希望成为世界宗教,并在历史上曾经成为跨区域跨文化跨民族的信仰。而且这种源自古老西亚二元论的思想也曾对犹太系宗教中相应思想产生过影响。但是拜火教系统一部分被伊斯兰教武力摧灭,一部分被更高形态的佛教同化(从中也可看出伊斯兰教与佛教的区别,一个是靠武力,一个是靠论理说服和融合)。

所以,能成为现代世界宗教的也只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了。而这三大中,前两者在历史上都是靠武力征服发展成世界宗教的,一个是靠近代以来的殖民战争,一个是靠古代的帝国扩张(包括阿拉伯帝国及武力改宗后新兴的游牧帝国如帖木儿帝国莫卧儿帝国等的再次武力征服)。而这两者在历史上的和平传教历史证明以其宗教思想光靠和平方式是难以吸收到外部信徒的。这三大世界宗教里,只有佛教,始终是靠的和平方式传教发展成世界宗教的,并且还能以其高度和深度吸引异文化主动来求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1-10-19 14:42 | 只看该作者
旧王孙 太牛了 知道这么多的 知识 !结识智者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关于“道”的解释让我有一种如同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也在琢磨太极图。所谓大道至简、 道法自然 、道不远人,从王孙兄的解释中都涵盖到了。
黑格尔提出的正反合的思想 是不是像我的头像那个太极图啊 ?
太极图应该不是个平面的图吧 ,立体的图是如何的呢?
我还在苦苦寻道中。。。。。。另外 偶信道家 不是道教
还有 为何世界上很多文明中都提到过史前大洪水。。。。。。
人类的文明历程是否经历过几次的文明?有过毁灭重生的涅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1-10-19 15:21 | 只看该作者
黑格尔提出的正反合的思想 是不是像我的头像那个太极图啊 ?
太极图应该不是个平面的图吧 ,立体的图是如何的呢?
我还在苦苦寻道中。。。。。。另外 偶信道家 不是道教
还有 为何世界上很多文明中都提到过史前大洪水。。。。。。
人类的文明历程是否经历过几次的文明?有过毁灭重生的涅槃。。。。。。dl2007 发表于 2011-10-19 14:42


dl2007兄缪赞。

小弟讲讲个人心得。

太极图是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当然可以对应得上正反合辩证法思想。不过上面讲过了,朴素在哲学中不是个好词,意味着粗糙,初级阶段。只是人类简单对直观经验的一种抽象总结,缺乏精致的论证过程。虽然可以是对的,后来更复杂高明的理论,都可以符合它,都可以往它上面套,但并不说明其思维达到了更高阶段,因为其间缺乏精致复杂抽象的论证。譬如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一件事可以猜,猜对了,但并不能说明猜对的人高明。所以,我们可以自豪,但并不必因此骄傲,因为虽然正确,但并不意味着高明。

同样的,现在所谓立体太极图,也是用现在经过科学及现代哲学发展这么多年,用我们现有的成果往这个远古的原理上面套,可以套对,但只能说明这个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但即使发现这个原理建立平面模式的古人的想法恐怕也没想这么深。

这其实也是符合正反合的辩证思维的,简单-复杂-简单,简单之后总的经历过一个复杂精密的过程,思维上一个层次,之后再圆融调和,复归大道至简的境界,但显然,这个经历过复杂精密过程后的简单境界远不是前者的简单粗陋所能比拟的,那已经经过了一个提炼升华。

很遗憾,太极图时代的中国,充其量只能说是思想,还不能叫哲学,是最初级的简单,即所谓朴素。而且之后中国本土哲学的发展历程也并不尽如人意,说得好听点,是中国特色,说白了,可以看看陈寅恪先生的话,我原来在坛子里引过的,陈寅恪先生是打通中西的人物,他两边都有深度对比,当然知道具体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史前大洪水在历史上很多文明区域内可能发生过,而传说的文化母本应该来自于两河,那里有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和最古老的大洪水传说。

至于,人类曾经过几次文明,现有考古并不能完全证明这个。但如果按现有世界上的宗教来看,印度系宗教认为这个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印度系宗教都是讲轮回和无常的,并且幻网思想严重(这些都有很深的佛教烙印)。但是印度系宗教讲的文明轮回是从大的方面讲的,并不见得就仅限于地球人类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1-10-19 15:28 | 只看该作者
当初陈寅恪先生刚从欧洲回来,去拜访夏曾佑先生。夏对陈说,你懂西文,很好,可以读很多书,我只懂中文,现在都没什么书可以读了。陈听后非常惊诧并且大为不以为然,想,中国典籍汗牛充栋,一个人穷其一生都很难读遍,怎能说无书可读呢。待到后来,陈回忆到这件事,才对这位老世伯的话深有体会,陈说,中国书可读的其实就那么几种,其他无非翻来覆去,东抄西抄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1-10-19 16:10 | 只看该作者
把书读厚 是一种境界
把书读薄是更高深的境界

谢 王孙兄答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1-10-19 1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1# dl2007

兄客气。大家探讨交流,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1-10-19 16:21 | 只看该作者
探讨不敢当,我是搬板凳听课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1-10-19 16:43 | 只看该作者
很佩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他所创立的心学 就是对于朱熹性学的 破而后立

“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王孙兄对于人的潜意识和第六感如何看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1-10-19 16:48 | 只看该作者
圣人演《易》是因作万物睹(观),那学、研《易》是否也可作万物睹(观)?
观想是佛教中的一个理念:…如是观。其观之可静心见性,而静又可生智慧,欲长智慧可从佛之静(静于易中理为阴)?
但道 抱元守一,牵一发而动万机,此守也在观(随心见性)的范畴,而随为动之契机,故随为阳。阳主动动则心念频转而观,易道还不自成?


是否 佛与道只在动静之间,从[观法]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1-10-19 16:4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心学是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可惜夭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1-10-19 1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4# dl2007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佛教唯识宗的独头意识(居于第六识与第七识之间的一个附属识,不算单列独立的识)很像。我32楼谈到过---“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和佛教唯识宗的八识说的七识末那识之上的层面基本一致,佛洛伊德所谈讨的影响人的潜意识相当于唯识宗的居于第六识意识和第七识末那识之间的独头意识或独影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1-10-19 1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11-10-19 17:01 编辑

回复 75# dl2007

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吸收了佛教(尤其是天台宗)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而成的,看看他个人的经历就知道了。思想上基本照抄天台宗的一念三千。另外天台宗有止观法(王阳明的也借鉴了这个),不过慎用,因为观修时相当于自我分裂人格,弄不好会精神分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1-10-19 18: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kytsui 于 2011-10-19 18:52 编辑

我们都跑题跑得老远的,和这个帖子原先的问题讨论,引申至更广的范筹。但是,看见大家都讨论得这样兴致勃勃,实在让人愉快。尤其,看见王孙兄常常写上成千上万字的回帖,实在难得。这也太给力了吧!

小弟有一建议,不如另开一帖,专门讨论文史哲和大家感兴趣的题目,让想畅谈的朋友继续畅谈,让感兴趣的朋友都来说说。这个坛子除了专属谈笔和赏笔以外,还是各类知识学习和讨论的好去处。就让大家都能以轻松欢愉的心情来学习和讨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1-10-19 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水区的乐趣就在于不经意间离题万里,但是却有种不断发现新奇,总是意想不到后面会出现神马的这种未知的乐子。如世说新语里面的---“从山**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如果专题专论,未免枯燥乏味,所谓面目可憎

前不久猫兄不也说了,坛子有坛子的惯性,不妨任其自然一下。道法自然嘛,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违规、侵权信息删除请联系 penbbs@hotmail.com    

GMT+8, 2025-9-7 02:59 , Processed in 0.0925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